无诱因左侧腹股沟疼痛,mNGS让新型布尼亚病毒无处遁形


自2009年新型布尼亚病毒被国内首次分离鉴定后,该病毒每年感染的人数都在增加。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及体征通常为发热、乏力等流感症状,血常规检测表现为血小板减少,但需与血液系统疾病鉴别诊断。在这期PathoSeqTM 探案中,患者不仅出现发热、乏力等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常见症状,还发生左侧腹股沟区疼痛症状,外周血样本送检阿吉安基因PathoSeqTM  mNGS检测后,背后的新型布尼亚病毒无处遁形。

 

病史与主诉

患者,女,57岁,于2020年10月4日以“左侧腹股沟区疼痛、发热4天”为主诉入院就诊。


现病史

4天前于行走时发现左侧腹股沟疼痛,触之为肿大淋巴结,伴右肩疼痛,呈持续性钝痛,后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发热,以夜间发热居多,热峰38.5℃,伴寒战、心慌、胸闷,伴四肢乏力、轻微头疼,就诊于当地诊所,给予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阿莫西林”后体温减退,后上述症状间断反复发作,就诊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全血细胞减少,给予输注“抗生素”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未见明显好转。转至我院门诊,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2.21*10^9/L,血小板计数58*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84*10^9/L,门诊以“发热伴血小板增多查因”收入院。


入院检查与治疗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1.93*10^9/L,红细胞计数3.96*10^12/L,血红蛋白122.0g/L,血小板计数5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96*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0.7*10^9/L,单核细胞绝对值0.26*10^9/L,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00*10^9/L,嗜碱粒细胞绝对值0.00*10^9/L。


血生化

钾3.27mmol/L,尿酸130umol/L,谷丙转氨酶81U/L,谷草转氨酶195U/L,肌红蛋白107.5ng/mL,肌酸激酶273.0U/L,CK同工酶MB 24.00U/L,乳酸脱氢酶 1777U/L。


炎症3项

降钙素原0.164ng/mL,C反应蛋白 2.16mg/L,白介素18.73pg/mL,补体C3 0.71g/L。


血凝实验

凝血酶原时间11.40s,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 101.80%,国际化标准比值 0.9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4.60s,纤维蛋白原测定 2.32g/L,凝血酶时间23.70s,D-二聚体2.12 mg/L。


初步诊断

结合临床症状和检查,初步诊断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症,需进一步查因: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


进一步检查

采集患者外周血送检阿吉安基因PathoSeqTM mNGS DNA+RNA双检测流程。24小时,mNGS结果回报外周血中检出新型布尼亚病毒 ( SFTS phlebovirus )(Figure 1)。


截屏2021-04-25 上午11.22.48.png

Figure 1 mNGS检测结果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以及mNGS检出结果,治疗给予更昔洛韦、多西环素抗感染治疗,以及升血小板药物治疗。


病情进展

10月7日

患者未再出现发热,腹股沟肿大淋巴结压痛较前缓解,提示当前治疗方案有效。

10月14日

为监测病情治疗进展,再次采集患者外周血送检阿吉安基因PathoSeqTM mNGS RNA检测流程。24小时,mNGS结果回报外周血中未检测到病原体。

10月16日

患者病情较前显著好转,但肌钙蛋白有升高,既往有心前区不适症状,转至心内科进一步治疗。

10月20日

临床症状改善后,经患者家属申请,予以患者出院。


经验与总结

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的患者可表现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多以发热、乏力等流感样症状为首发,可伴发肌痛、淋巴结肿大、腹痛、消化道出血、神经系统异常等症状,部分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本案例中,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左侧腹股沟疼痛,淋巴结肿大,右肩疼痛,伴间断性发热、寒战、四肢乏力、胸闷、轻微头痛等症状,血常规检查示血小板较少,与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常见症状相符,但需进一步证据确证,并与血液系统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考虑到新型布尼亚病毒为RNA病毒,同时考虑为与其他病原体感染进行鉴别诊断,第一次mNGS送检,选择的是DNA+RNA双检测流程,最终检出新型布尼亚病毒,查阅文献和临床经验,采用更昔洛韦、多西环素抗感染治疗,以及升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症状显著好转。为监测病情治疗进展,9天后,再次采集患者外周血,因明确为RNA病毒,直接送检mNGS的RNA检测流程,未检出病原体,提示治疗效果佳。


在本次案例中,病原体全覆盖的mNGS技术在24小时内快速回报结果,“一针见血”揪出新型布尼亚病毒。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临床症状鉴别诊断较难,病原体类型尚不明确的情况下,送检mNGS检测时,建议送检DNA+RNA双检测流程,兼顾RNA病毒的检出。

 

病原体小知识


截屏2021-04-25 上午11.25.47.png


新型布尼亚病毒,又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为单链RNA病毒,属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SFTS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及体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血小板较少、白细胞减少、胃肠道不适等,严重者可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病人群多为农民,绝大部分患者发病前均有野外作业史,超过1/3的患者有明确蜱虫叮咬史,蜱传播是SFTS的重要传播途径。在国内SFTSV目前主要分布在湖北、河南、安徽、山东、辽宁、江苏等地。截至2016年,我国累计发病人次高达7,419例,致死率高达10.00%~25.71%[1]。

 

参考文献

[1] 宁玲,金坤,刘磊,李磊.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安徽医学,2019,40(10):1107-1111.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