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提高住院患者抗生素治疗前病原学检查率”


发布日期:2022/3/14


3月2日,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正式发布《2022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的通知》,为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质量管控体系,进一步发挥目标在促进医疗质量安全提升中的重要作用,立足2021年工作,结合年度质量安全报告数据反映的医疗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我委制定了《2022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其中目标四明确提出,提高住院患者抗生素治疗前病原学检查率。


截屏2022-03-15 上午10.16.04.png


目标简述


目前,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提高抗生素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特别是限制使用级别以上)和送检无菌样本比例,可有效提高抗生素使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遏制细菌耐药、提高治疗效果、保护人民健康权益具有重要意义。病原学检验项目包括:细菌培养、真 菌培养;降钙素原检测、白介素-6 检测、真菌 1-3--D 葡聚 糖检测(G 试验)等。


核心策略


✔️ 根据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成立由医务、药学、临床科室、检验、 院感、护理等部门组成的专项工作小组.改进医疗机构的管理和组织结构。

✔️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抗菌药物治疗性使用前病原体检查的制度和监督程序,并在机构内定期进行相关工作的培训和再教育。

✔️ 医疗机构建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前病原学送检情况 监测及评价机制,明确相关质量控制指标的数据采集方法和数据内部核查流程,按季度、分部门开展本机构的数据分析和反馈,将目标的改进纳入绩效管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 医疗机构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发现和分析影响这一目标实现的因素,提出改进措施并实施。


同时卫健委也发布了《2022年各专业质控工作改进目标》:


01

感染性疾病专业


对感染性疾病专业提出了两大改进目标:


(1)降低病毒性肺炎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PIT-2 022-08)

在未合并细菌性感染的情况下,病毒性肺炎患者无需使用抗菌药物。但当前部 分地区轻中度病毒性肺炎患者抗菌药 物使用率超过 90%,其中不合理使用率超过 70%,亟需予以干预。降低病毒性肺炎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一方面要严格把握抗菌药物的应用指征,一方面要预防患者继发院内细菌性感染。


(2)提高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率 (PIT-2 022-09)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原谱复杂多样,部分可引起暴发流行。提高呼吸道病原核 酸检测率有助于快速明确病因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对呼吸道传染病的早 发现、早隔离、早报告和早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医疗机构对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检测能力普遍 不足、检测率偏低。常见的核酸检测呼 吸道病原包括:新型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 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


截屏2022-03-15 上午10.16.17.png


02

临床检验专业


对临床检验专业提出了提高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PIT-2022-19)质控要求:


提高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是提升临床实验室质量的重要内容,重点关注检验 科及其他临床实验室的室间质评项目。室间质量评价是临床实验室质量评价和改进的重要工具,对评定实验室从事特定检测或测量的能力、识别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并启动改进措施、评价检测或 测量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比性、识别实验室间的差异等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03

医院感染管理专业


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 (NIT-2 022-Ⅳ):


当前,全球普遍关注抗菌药物临床使用问题。提高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尤其是限制使用级以上抗菌药物), 提高无菌性样本送检比例,可以有效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 遏制细菌耐药、提升治疗效果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 返回行业动态列表